2019年6月3日至4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共同协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支持的第四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以下简称“DIA奖”)初评会议及D·WILL讲堂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文创中心圆满举行。
初评启动
全球跨五大洲的7280件作品怎么选?
2019DIA奖初评评审团合影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性工业设计赛事,本年度DIA奖初评会议邀请全球6个国家和地区的18位评委齐聚杭州,现场遴选仅三个月时间征集而来的共7280件作品。据统计,本年度“智造奖”的申报数量较往年相比有稳步增长,新增斯洛文尼亚、阿富汗、罗马尼亚、巴基斯坦四个参赛国家。迄今为止,DIA奖参赛者已覆盖五大洲的56个国家。
2019DIA奖初评会议现场
当日,评审团依据“金智塔”评价体系标准,从设计专业的维度关注作品的基本品质及创新性,最终采用分组投票和集体复议的方式共同评选出入围复评的优秀设计作品。初评入围结果将于6月13日在DIA官方平台公布,请持续关注。现场颁发评委证书(排序不分先后)
国内外18位评委在初评会议现场
“DIA是一个很有包容性的设计奖项。来参赛的选手职业跨度大、年龄跨度大、地域跨度大、行业跨度大。”中国美术学院文创中心主任、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秘书长王昀表示,参赛者除了设计师、程序员,还有外科医生,年龄最小的是一名高中生。
中国美术学院文创中心主任、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DIA奖组委会秘书长王昀
“我觉得很多产品还是能够很好地反映这几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整体质量非常不错。”作为评委之一,江南大学校长助理、设计学院院长张凌浩表示,在他的印象里,参赛作品中一些大型国企的设计制造及其品牌传播的品质都较高,反映了行业领先者整体的创新转化实力。其次是一些小型设计公司在从设计驱动到创业落地的途径中和国外设计公司的合作趋多,“同时,经过这些年DIA 团队在全球推广方面的努力,这次带来了如斯洛文尼亚、阿富汗等国的参赛作品,很有地方特点。而中国广大设计院校的参与也很踊跃,这让我觉得可喜,一旦它们未来和中国产业转化的力量深度结合,则非常值得期待。”
D·WILL讲堂首开 向青年一代分享国际前沿设计思想
D·WILL讲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DIA奖涌现了一个“新玩法”—D·WILL讲堂。此为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DIC)依托自身国内外专家资源,携手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委会、义乌设计中心等打造的一个传播设计思想的平台。次日,DIA奖十余位初评评委将在中国美术学院文创中心首次开讲,向青年一代分享各自领域内最前沿的设计思想,畅谈其设计生涯中点滴与感悟。
D·WILL讲堂嘉宾台下聆听
现场交流提问环节
D·WILL的D取自Design,Will谐音“会友”,亦有“会有”之意。D·WILL讲堂改变以往论坛形式,秉持“学院”特色,采取限定名额、小教室教学的方式,吸引不少工业设计、艺术教育等专业的学生到场聆听。“我们是教学单位,课程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希望通过这样一门有血有肉的课程,让讲课的人更聚焦于课堂本身,听众能够实时提问和讨论,从而建立新型讲者和听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纷杂浮躁喧嚣的当下,真正静下心来交流。”王昀介绍,下一步中国美术学院文创中心将通过DIA官网、网易云课堂等平台,把D-WILL讲堂打造为教育产品,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到国际专家分享的精彩课程内容。
D·WILL讲堂现场嘉宾与工作人员大合影
- The End -
摄影 |尹泉、邹萍
设计 |林衍兆
文字 |姚云骓
编辑 |程文雅
审核 |姚云骓